close

台大經濟系於四月二十四日發表首篇登上《Science》頂尖學術期刊的經濟學論文。該研究由副教授黃貞穎及其所率領的團隊,以經濟行為(如選股)為研究對象,整合腦神經科學,確立人類「直覺思考」的新賽局模型。此跨領域、跨校研究獲刊於四月的《Science》國際期刊,讓台灣新興的「神經經濟學」站上國際舞台。

根據黃貞穎說明,一般人選股前期主要活動是憑介分析、消化諸多相關材料,由眾多股票中選出數支備選股票,期間以理性推理為主導,決策過程較慢,也符合一般經濟學賽局理論中較常出現的模型。然而,如何由數支備選股票中決策唯一標的時,可能是由「直覺」主導,這種決策相對快速,也很容易受情緒影響。

黃貞穎表示,這項研究在方法上與傳統推理型賽局不一樣,跨領域帶入神經科學方法提出有效證據,證明直覺思考不是沒有規則的過程,反而可以進一步被解構。由於過去難以用量化方式論述直覺性思考,於是關於這一塊重要的人類行為活動的文獻很少,目前的研究成果算是在方法上有所開拓,有信心成為後續研究的重要基礎。

傳統賽局理論已對策略性互動中推理性思考有相當多的著墨。例如在著名的囚犯兩難賽局中,兩個囚犯依各自的理性推論都會作出招供的決策。這類運用凡人對理性的依歸,逐步演繹出雙方行動的賽局,是典型的推理型思考,亦稱之為「優勢可解賽局」(dominance-solvable games)。然而,2005年諾貝爾得主 Thomas SCHELLING指出,在某些策略互動中,雙方必須在缺乏溝通的前提下做出相同的選擇。而在此種賽局中,理性推理對於決策並無益助,而是得依直覺找出雙方關注的「焦點」(focal point),才有可能成功地做出相同的選擇。這類必須仰賴直覺的賽局,就被稱為「協調賽局」(coordination games)。在黃貞穎團隊的研究中,便以兩種賽局設計實驗,結合腦神經科學技術,成功找出兩種不同行為模式間心路歷程的差異。

這篇論文的共同作者、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郭文瑞證明了這項研究的理論基礎與其利用高解析影像術「磁振造影技術」分析所發現的大腦皮質活化區位結果相吻合,證實人類在推理與直覺思考的時候,大腦較活躍的位置並不相同。人類在直覺推理時,大腦的腦島、前扣帶皮質區較活躍,這與該區連結的許多人類社會行為有關,包括合作、信任、同理心及愛情;相對的,在理性推理中,活化的區位為頂葉及前額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rful08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