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神經經濟學(neuroeconomics)是由經濟學、心理學和腦神經科學結合而成的一門學科,也是行為金融學的延伸,目的在於為人類的投資行為提供一個簡單而普遍的理論分析模型,了解人在投資背後的情緒和大腦神經運作的關係。

近年隨着科技的進步,心理學家對人腦運作與行為,多了不少精確的認識。心理學家把這些技術應用在投資行為的研究上,發現人的投資行為,會受不同的情緒影響。透過一些模擬的投資情境,可以觀察腦神經系統內不同的情緒區域狀態,藉此了解究竟什麼情緒影響我們的不理智投資行為。

神經經濟學找到兩個大腦神經軌道,稱為大腦的報酬及逃避系統,這些新發現有助我們了解……原來貪婪和恐懼,真的會驅使人作出高危的投資行為。

股票市場是由不同參與者的貪婪和恐懼推動下演進的。這似乎是人性使然。因為貪婪,投資者買入「獲利的預期」,賣出股價下跌的風險,造就股市的熾熱。

投資股票容易跌入賭博的陷阱,例如不理會公司的基本因素,只聽一些市場消息來作買賣(跟風);甚至玩「即日鮮」(day trader),一天之內看股價上落作買賣;或買高風險衍生工具,如窩輪(warrants)般在行使日後變成廢紙的投機等,以小博大,都是賭博成分相當 高的股票市場活動。

帶有強烈貪婪色彩的投資,其實是一種賭博,我們被自己的貪婪所蒙蔽,在不知道風險的時候,將自己所有資本,孤注一擲押下去。

貪婪成癮變賭博

為何投資時的貪婪會使人掉進賭博陷阱呢?神經經濟學的研究為我們解開了這個謎。原來根源在大腦的獎賞系統。當我們投資的時候,那個系統就會被激活。

這個獎賞系統(reward system),主要結構包括:①腹側被蓋區(Ventral Tegmental Area, VTA);②腹隔核(Nucleus Accumbens, NACC);③前額葉皮層(Prefrontal Cortex, PFC)。它們組成一條獎賞通道(reward pathway)。在受到自然獎賞刺激,例如美食、性、名譽,以及投資獲利的機會出現時,該通路會被啟動,我們會感到歡愉。目前,科學家已了解到,與成癮 有關的渴求感也與這個獎賞通路有密切的關係。

故此,沉迷於炒股,容易演變成賭博成癮。

史丹福大學的神經科學與心理學研究人員Brian Knutson,在Neuron期刊上發表了一篇名為「The neural basis of financial risk taking」的文章,描寫了一個相關的研究。

Knutson召集十九位志願者參加他的模擬投資實驗,研究對象每人有20美元作投資,在每一輪測試中,他們要在兩種股票和一種債券中進行選擇。債 券的回報始終穩定在1美元,兩種股票則有好壞之別。選中安全的股票有50%的機會賺到10美元,25%的機會虧損10美元,25%的機會不賠不賺。風險較 高的股票概率分布為50%的機率賠10美元,25%的機率賺10美元,25%的機率不賠不賺;所有研究對象事先並不知道兩種股票中哪種更好,只能根據測試 結果自行推算。

研究對象每次作出選擇進行交易時,fMRI(功能性磁共振顯像)捕捉了他們腦內的情況。Knutson發現兩個有趣的現象:

一、當有機會賺取5美元時,腦部的伏膈核(NAcc)訊號,比有機會只賺得1美元時大兩倍,即愈想著賺得多錢,人就會愈興奮。

二、原來期望(anticipate)獲利,比真正獲利更興奮。

當人期望獲利時,NACC會活躍起來,但當正式獲利,反而不再興奮,大腦的另一個位置內側額頁前皮層(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MPFC)反而活躍起來。MPFC負責一些複雜的計劃和思考活動,它會評估我們所作決定的好壞,這會為投資作賽後檢討。它活躍時為人帶來的快感,不及 NACC活躍起來的時候。

NACC的獨特功能

這個發現解釋了一個現象,當人想著要賺錢,而未正式賺到的時刻,就是最快樂之時,那就是期待的魅力。「炒股」所以成為賭癮,是因許多人開始只是為了投資,但投資的過程會強烈刺激大腦,使人感到比得任何事情都更多的滿足感,促使人不斷重複這種行為。

NACC亦稱為我們的快感中心(pleasure centre)。除了期望有收獲時會活躍起來之外,還有一些情況會激活它。

神經學的專家發現,我們的大腦不單會對藥物成癮,也會對一些令我們快樂的行為上癮,例如賭博所帶來的興奮和刺激,也會造成一種癮,稱為賭癮。

大腦神經學的研究發現,病態賭徒與一般人在參與一些可能獲利的測試,他們的反應有很大的差別。病態賭徒的NACC位置縱然是獲利,也不及一般人反應 強烈,他們似乎對獲利產生冷感(indifference)。或許,這能夠解釋到,他們要賭得更大或更多,才能找到別人很輕易就獲得的快感。

同樣,我們若沉迷股票市場,終日埋首於「大利是」螢光幕,望着價位大上大落,要不斷參與買賣,以求有獲得那種期望獲利的快感。或許,有朝一日,我們沉溺的賭博行為,使腦袋感到麻木,任由賭博控制了我們的生活。

如何防避「貪」變「貧」

我們的貪念,會啟動腦內的獎賞系統,叫NACC活躍起來,釋放大量多巴胺。促使我們參與更多高危行為(high risk behavior),例如不顧一切的高追股票。我們要警覺自己這種期望獲利誘發的刺激情緒,它會使我們過分樂觀和自信,不理風險將自己一切押下去,也是貪 變成貧的原因。

當投資活動激發我們的「雄心壯志」時,即是NACC及多巴胺在發動,我們就要冷靜下來,退一步看當中可能的風險,反問自己能否承擔這押注下的代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rful08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